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5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2085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223篇
地球物理   495篇
地质学   6583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374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98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那陵郭勒河中游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花岗岩。对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的研究有助于认识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对研究区内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225.7±1)Ma、(213.74±1)Ma,为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晚三叠世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饱和铝指数显示为偏铝质到过铝质,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具有板块俯冲阶段的特征。通过分析认为岩浆岩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火山弧环境中。  相似文献   
82.
为查清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浅层地下水NO3-污染问题,对研究区7种污染源类型64件浅层地下水样品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受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中NO3-含量的高低往往与几种特定的水化学类型存在对应关系。4类主要污染源类型浅层地下水NO3-含量一般顺序为:垃圾渗滤液>禽畜养殖>生活污水>农业种植。垃圾渗滤液下渗导致的NO3-污染对应的主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Mg型,粪便渗滤液及尿液下渗主要对应产生HCO3·SO4-Na·Mg型、生活污水入渗对应产生HCO3·Cl-Na·Ca型,农业种植区主要对应HCO3-Na·Ca型。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NO3-含量与Ca2+、Cl-存在相关关系。研究区以农业种植为主,大量氮素化肥和石灰等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是导致浅层地下水NO3-与Ca2+相关的主要因素。NO3-与Cl-在地下水中同属较稳定离子,由长期的人类活动排放、入渗积累或蒸发浓缩富集,是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密集程度和历史长度的综合反映,提出了NO3-与Cl-质量浓度联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3.
《China Geology》2021,4(2):215-229
Two Neoarchean alkaline feldspar-rich granites sourced from partially melted granulite-facies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have been here recognis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These poorly foliated granites have previously been assumed to be Mesozoic in age and never dated, and so their significance has not been recognised until now. The first granite (AG1) is a porphyritic syenogranite with megacrystic K-feldspar, and the second (AG2) is a quartz syenite with perthitic megacryst. Zircons from the granites yield LA-ICP-MS U-Pb ages of 2499 ± 10 Ma (AG1), and 2492 ± 28 Ma (AG2), which are slightly younger than the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that they intrude with a crystallisation U-Pb age of 2537 ± 34 Ma. The younger granites have higher assays for SiO2 (71.91% for AG1 and 73.22% for AG2) and K2O (7.52% for AG1 and 8.37% for AG2), and much lower assays for their other major element than the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All of the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and granite samples have similar trace element patterns, with depletion in Th, U, Nb, and Ti and enrichment in Rb, Ba, K, La, Ce, and P.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es are derived from the orthogneiss as partial melts. Although they exhibit a similar REE pattern, the granites have much lower total REE contents (30.97×10−6 for AG1, and 25.93×10−6 for AG2), but pronounced positive Eu anomalies (Eu/Eu* = 8.57 for AG1 and 27.04 for AG2). The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has an initial 87Sr/86Sr ratio of 0.70144, εNd(t) value of 3.5, and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 −3.2 to +2.9. The orthogneiss is a product of fractional crystallisation from a dioritic magma, which was derived from a mantle source contaminated by melts derived from a felsic slab. By contrast, the AG1 sample has an initial 87Sr/86Sr ratio of 0.6926 that is considered too low in value, εNd(t) value of 0.3, and εHf(t) values between +0.57 and +3.82; whereas the AG2 sample has an initial 87Sr/86Sr ratio of 0.70152, εNd(t) value of 1.3, and εHf(t) values between +0.5 and +14.08. These assays indicate that a Sr-Nd-Hf isotopic disequilibrium exists between the granite and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The elevated εHf(t) values of the granit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Hf-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orthopyroxene, amphibole, and biotite, in anatectic reactions in the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Based on the tran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nites and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an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entioned abov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ranites are the product of rapid partial-melting of the granodioritic orthogneiss after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their crystallisation age of about 2500 Ma provides the minimum age of the metamorphism. This about 2500 Ma tectonic-metamorphic event in NCB is similar to the other cratons in India, Antarctica, northern and southern Australia, indicating a possi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cratons during the Neoarchean.  相似文献   
84.
利用19812016年68月河南省淮河流域64个国家自动观测站逐日2020时日降水量资料、常规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淮河流域连续性暴雨时间分布特征、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和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36年淮河流域共发生45次连续性暴雨,2000年的最多,19982008年是高发期,近10年较少,年出现次数无明显减少趋势,存在2~4年和4~6年两个周期;7月连续性暴雨次数最多,6月的最少,旬分布呈正态分布;最长连续时间5天,连续2天的最多。2)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高空急流在方向转换的过程中,降水有24h左右的减弱期,低空急流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加强,白天减弱。3)连续性暴雨按照500hPa影响系统,分为低槽型、副高边缘型、西北低涡型三类。4)以不同类型的3次典型连续性暴雨为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度距平场、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等方面探讨了连续性暴雨的维持成因,3次连续性暴雨的发生与异常的500hPa大气环流、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和持续偏强的水汽输送等有关。  相似文献   
85.
中国锡矿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锡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锡矿资源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是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从开采和利用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和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型主要集中在桂北、滇东等地,矽卡岩型集中分布在南岭中段湘南等矿集区、石英脉型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的闽西、赣中、粤北、湘南等地;成矿时代以中生代最为重要;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以造山运动之后的大陆环境为主,构造变动剧烈,深大断裂纵横交错,岩浆活动频繁,特别是与锡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中生代花岗岩类非常发育,最具特色。本次在对全国873处锡矿矿产地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锡矿的成矿规律,厘定出20个以锡为主或锡较为重要的矿床成矿系列,认为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云英岩型)、石英脉型和岩体型4类锡矿类型,应该作为重点预测类型,并划分出44个成锡带,提出了19个重要工作部署区,并编制了中国成锡带图、中国锡矿成矿规律图等系列图件,为潜力评价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张涛  张德会  杨兵  张辉  喻晓 《地质学报》2015,89(2):355-364
西秦岭同德—泽库多金属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矿产集中区之一,位于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带的最西端。江里沟矿床是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一个典型的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钨钼矿床。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江里沟铜钨钼矿床进行了成矿时代测定,获得了5件样品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范围为219.5±3.1~222.2±4.0Ma,等时线年龄为224.3±7.3Ma。矿区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岩石存在两个期次结晶年龄232±4Ma和214±4Ma,矿区花岗岩可能是两个期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根据斑岩型矿床矿化晚于成矿母岩的特征,认为江里沟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与矿区232Ma期次的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成矿晚于成岩约8Ma,成矿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是西秦岭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可以大致确定岗察复式岩体周边矿床成矿时限为243.8~214Ma,与区域西秦岭—东昆仑三叠纪构造岩浆作用和成矿时代一致,构成西秦岭北缘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金成矿系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7.
夹持于甘孜—理塘结合带与金沙江结合带之间的义敦弧岩浆岩带上发育了3条纵贯南北的造山花岗岩带,其中:中带形成了由20余个岩体组成的雀而山—格聂花岗岩带和相关的银、锌、铅-锌多金属矿床。本文对格聂(南)花岗岩体进行研究,发现其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三类,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格聂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89.9±3.6Ma。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中主量元素化学成分具有富硅、富铝、低钠高钾的特征,为典型的S型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SI1,指示岩浆源自地壳;(CaO)%/(Na2O)%值等于0.1左右,表明源岩为大陆地壳沉积岩区的泥质岩。稀土总量均值228.83×10-6,稀土配分曲线呈略右倾近直线海鸥型,与地壳熔融型花岗岩形态一致。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铕出现明显负异常(δEu=0.13),显示岩浆分异结晶作用强烈。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Sr;富集高场强元素U。Rb/Sr平均比值14.97,表明格聂花岗岩的源岩为上部陆壳。结合Rb-(Y+Nb)图解、(Rb/30)-Hf-(Ta×3)图解、R1-R2变异图解,格聂南岩体形成于后碰撞造山环境,应是甘孜-理塘洋盆和金沙江洋盆闭合后,造山后伸展作用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8.
“三江”北段沱沱河地区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成矿带的北段沱沱河地区是中国首批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亟待了解。研究表明,区内主要发育3期成矿事件,形成5种主要矿床类型。早期成矿发生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为龙木错-双湖洋向北俯冲下的弧间或弧后盆地环境,形成开心岭火山岩容矿块状Fe(-Cu-Zn)矿床(VMS型);第二期成矿作用发生于新生代40~25 Ma期间,对应印-亚大陆晚碰撞环境,形成那日尼亚与钾质火山岩岩浆活动有关的脉状PbZn矿床、扎日根玢岩型铁矿床及扎拉夏格涌与碱性斑岩有关的热液脉状Pb-Zn矿床;第三期矿化出现在新生代23Ma以来,对应印-亚大陆后碰撞环境,形成以茶曲帕查为代表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Pb-Zn矿床。综合分析表明,区内应优先寻找MVT型矿床,在区域逆冲带的前锋带中,老于新生代的碳酸盐岩内、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界面附近是找矿的主要方向;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及晚三叠世地层中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是寻找VMS矿床的有利部位;新生代闪长玢岩分布区的正磁异常、Cu化探异常、发育绿帘石和绿泥石化的地区有利于寻找玢岩型铁矿床;而热液脉状Pb-Zn矿床的成矿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89.
格陵兰岛西南部Nassaq地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陵兰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探明的金属矿点(床)有800多个,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世界主要矿业公司多数对格陵兰的找矿与开发表现出积极态度。因此,选择典型地区开展深入研究对进一步找矿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格陵兰西南部的那萨克(Nassaq)地区交通较为便利,本文在对该地区系统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集了含辉钼矿斜长角闪岩样品,并从中选择代表性样品,进行辉钼矿Re-Os年代学研究,为其成矿作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基本依据。该地区辉钼矿的形成年龄为2553 Ma,为新太古界末期的产物,其矿化是Qorqut花岗岩侵入时(2550Ma)所形成,在格陵兰西南部应重视Qorqut花岗岩有关的辉钼矿的找矿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0.
阿拉善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分布多种类型的花岗岩,本文主要采用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分析获得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为236.8±1.9 Ma~249.7±2.6 Ma,片麻状花岗岩年龄为268.1±1.1 Ma,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期早期,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该岩体岩石源岩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在宗乃山东南缘形成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为洋壳俯冲提供了年代学约束,确定了研究区碰撞时间为早于236.8±1.9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